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村居》
温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是大自然馈赠的最好礼物。
放飞的季节里,风筝寄托着孩子们对春日的好奇与向往,
“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怎么做风筝呢?”孩子们想一探究竟,
温江区通平幼儿园中一班的孩子们迎来了“风筝”探索之旅。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是春分、清明节的节日习俗。
风筝又称纸鸢,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它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舞。
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成“风筝”。
孩子们讨论风筝的样子
柯柯:我见过像超级飞侠一样的风筝。
阳阳:我见过地风筝是黑色老鹰形状,一双大翅膀。
颖颖:我见过像小鱼一样红色的风筝。
小江:我看到过各种动物形状的风筝。
乐乐:我见过像龙一样的风筝。
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和了解风筝的起源后,小朋友们开始制作风筝。
画笔在孩子们的手中舞动起来,他们开始寻找材料自由配色,运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式来制作、装饰风筝。
画一画
剪一剪
搭一搭
粘一粘
绑一绑
孩子们带着自己设计的风筝在春日的操场上奔跑着!
通过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学习了与风筝有关的知识,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
还设计并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风筝,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直接操作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