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糖果的“甜蜜”邂逅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糖果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而且活动的取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小二班在开展主题活动《甜蜜蜜》中,利用孩子们爱吃的糖果作为教育资源,开展了关于“糖”的一系列活动,与糖果进行了甜蜜的邂逅。

教师聆听孩子们的 “糖果”对话,孩子们说看将有圆形的奶糖、星星形状的糖果兔子形状的棒棒糖。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糖果有不同的种类和外形,教师选择了几种幼儿最喜欢的糖果制作了一份亲子调查表,请家长们带孩子去超市收集相应的糖果,孩子们通过观察、品尝、触摸,知道了糖果的颜色、形状、软硬和酸甜的味道。

孩子们把调查表带到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发现了棉花糖又甜又软,跳跳糖会在嘴巴里一跳一跳的,有点酸又有点甜。

各种各样的糖果都来到了班级,孩子们围着糖果当起了小小探究员。各种各样的糖果,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的办法,把糖果分成了软糖和硬糖。    

看着孩子们带着对糖的渴望,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看能否判断出糖是甜的,孩子们发现闻不出来甜味,只有香味。

教师又引导幼儿进行了品尝,孩子们感受到了糖果有酸的,有甜的,有酸酸甜甜的味道,有的还是不同水果的味道;有的糖果吃起来是硬硬的,有的吃起来是软软的。

  教师基于对幼儿兴趣的观察,在科学区和美工区中投放了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探究学习;在日常活动和户外运动中也以“糖果”开展了相关的游戏活动。

孩子在科学区中认真观察,发现彩虹糖遇到水就会溶化这一科学现象,感受到了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在等待的过程中,体验彩虹糖颜色变化的乐趣。

区角游戏中,孩子们使用黏土、包装纸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揉捏、包裹、贴、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糖果。

孩子们玩起了《泡泡糖黏哪里》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孩子们知道了泡泡糖有黏性,会粘住东西。

    孩子们在户外运动时自由探索式运送“糖果”的方式,有的用投掷的方式,有的用夹跳的方式,有的用手拿着双脚跳的方式,有的合作运送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锻炼了幼儿的各项体能。

孩子们通过集体教学观看绘本故事、糖果制作的视频、牙齿图片等,了解到糖的制作是通过添加色素、胶基等其他材料制作而成,懂得了糖果吃多了对身体的影响,也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糖、餐后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甜蜜蜜带给孩子们不仅是味蕾上的甜蜜,更是情感上的甜蜜。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让自己“甜蜜”的方法。

孩子们通过拥抱、祝福、打电话、送礼物、交流分享、一起游戏等方式,感受到了与同伴之间的甜蜜。

本次活动,结合了本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探索问题,孩子们在寻、玩、思等过程中体验了糖果的美味,深层次地了解糖果,发展了分类、探究、分享、表达、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懂得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明白糖果好吃,但不能多吃的道理,从而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于糖果,孩子们的兴趣并未停止,教师会继续不断追随孩子的脚步,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孩子们和糖果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