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乐”劳动 “趣”成长

周而复始,循序渐进,
润物细无声。
一日活动皆是教育,
好习惯是一点点积累的,
一日是坚持,日日是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培养幼儿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做事认真、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让我们一起走进通平幼儿园大二班,亲身体验“生活即教育”的深刻内涵,共同感受劳动带来的无限快乐与美好!

收纳与整理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收纳与整理看似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学习契机。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物品,还能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大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收纳与整理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引导孩子们制作有效的标记,如姓名贴、颜色编码等,他们学会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归类自己的物品。在摆放整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秩序带来的美感,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收纳与整理能力,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小小整理师”,在游戏中体验整理的乐趣;利用绘本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并学习其中的整理技巧;以及定期举办“整理小能手”比赛,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午睡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展现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精神。他们不仅熟练地穿好衣服,还主动叠起了自己的被子,每一个小动作都透露出成长的喜悦与自豪。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准时作息、物品归位等,成为孩子们模仿的榜样。

制定规则,明确期望:与孩子们共同制定班级生活习惯规则,如午睡后自己穿衣叠被、饭前便后洗手等,确保他们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鼓励表扬,激发动力:每当孩子们独立完成某项生活任务时,我们都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活习惯的培养。

班里的事情抢着做

大二班里,每一天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我服务,更乐于成为班级的小助手,抢着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我们把毛巾挂好。

幼儿:老师,我来擦桌子。

幼儿:我来扫地。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蕴含着孩子们对班级的热爱与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班级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深刻内涵。我们为拥有这样一群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孩子们而感到无比骄傲和幸福。

园里事情一起做

每当爱国卫生运动日来临时,孩子们手持工具,身影遍布幼儿园。从教室到户外,处处留下辛勤劳动的痕迹。他们笑容满面,享受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每一次的擦拭、每一次的清扫,都凝聚着他们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家庭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教师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让家长们知道了家庭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家庭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家长们鼓励孩子当起了小主人,擦桌子、扫地、整理物品,样样事情学着做、主动做,体验劳动的快乐,还够激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一种更贴近生活本质的,
赋予孩子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
我们希望劳动教育中孩子们收获的,
不只是一项又一项技能,
更希望它所带来的满满正能量。
如同一颗颗小种子,
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