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小餐桌,大文明,每一日平凡而细腻的进餐时光,都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与社交礼仪的宝贵契机。近期,温江区通平幼儿园大一班围绕“礼见大学问”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进餐礼仪教育活动,通过实践与学习,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学会尊重食物、尊重他人,成为小小礼仪之星。
餐后的师幼讨论
午餐后,老师与孩子们围坐讨论进餐问题。从“掉饭粒可以如何处理?”到“如何有序排队取餐?”,孩子们积极发言,提出用纸巾捡饭粒、按座位或设定路线排队等建议。这场讨论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进餐礼仪调查表
为深化进餐礼仪理解,促进家园共育,教师设计了《进餐礼仪调查表》,鼓励孩子与家长共探家庭餐桌文化,记录重要进餐习惯。此活动不仅增强了亲子互动,也让孩子们认识到进餐礼仪是家庭与社会共通的语言。家长们也以身作则,传授礼仪知识,共同营造温馨、有序、尊重的用餐环境。
知识小课堂
教师运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和儿歌吟唱等多元手法,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直观感受并理解文明用餐的规范与礼仪。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理念如种子般在幼儿心中悄然种下,逐渐生根发芽。
创编进餐儿歌
为了让礼仪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创作了一首关于进餐的儿歌,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让孩子们在歌唱中自然融入进餐礼仪的学习,让好习惯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礼仪之星
进餐习惯,作为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健康成长具有深远影响。从“静待美食”的期待,到“自主用餐”的实践,教师充分鼓励幼儿亲手参与拿取餐具、端送碗碟、保持个人卫生等每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正确的进餐技巧,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来看看大一班的孩子们在餐前、餐中、餐后是怎么做的吧。
餐前礼仪
餐前,孩子们展现了出色的礼仪风范:
自觉排队并运用七步洗手法,秩序井然。
细心擦干双手,为用餐做好准备。
有序排队取餐,餐前礼仪尽显无遗。
进餐礼仪
师:进餐要注意什么呢?
幼1:吃饭不说话,手要扶着碗。
幼2:要慢慢吃,不挑食,不浪费。
幼3:添饭时我们要排队,不能挤。
幼儿4:要保持桌面干净。
幼儿5:盛饭时要对老师说礼貌用语,比如谢谢老师。
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让孩子们学会节约粮食,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餐后礼仪
餐后礼仪也是用餐礼仪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展现出了良好的风范。他们积极参与“光盘行动”,不挑食、不浪费,让每一粒粮食都发挥了价值,让节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节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用餐结束后,他们懂得正确地放置碗筷,保持桌面整洁,还会主动擦嘴巴、漱口,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温江区通平幼儿园大一班的进餐礼仪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优雅进餐,更培养了尊重、节约与文明的习惯。从餐前准备到餐后整理,每个细节都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这些活动不仅教会了进餐礼仪和生活习惯,更播下了爱与责任的种子。让我们携手家园,共同努力,让礼仪之花、习惯之花在孩子们生活中绽放,让每餐都成为成长的美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