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预防流感,健康“童”行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变冷,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同时气候变化反复、昼夜温差较大、人群聚集活动增多,众多因素的叠加,致使流感进入高发季节抵抗力弱的幼儿,随时有可能“中招”怎样让孩子远离流感?平日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让我们一起了解并学习预防秋季流感小知识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

流感潜伏期一般17天,多为21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为主,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通常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主要由致病力较弱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传染性低,常常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也可出现低热,通常几天时间即可自愈。

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传染性强,症状也更严重,感染流感病毒后通常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且发病后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科学预防。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疾病负担的有效手段。做好防护工作,家里有人感冒,应为患者佩戴口罩。确诊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治疗或隔离,以免传染给幼儿。教育幼儿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让幼儿远离流感病毒携带者,避免与之近距离接触,以防感染。讲卫生勤洗手,在家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饭前便后洗手,拿了脏东西之后立即洗手。家人外出回来应洗手,换衣之后再与孩子接触,减少病毒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均可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睡眠充足,补充维生素,睡眠充足也是提高流感病毒免疫力的方法之一。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锻炼身体,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促进钙、磷吸收,增强免疫能力。通过适宜的运动和游戏活动,强健他们的身体,提高免疫力。

幼儿健康快乐

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让我们家园携手,

坚决控制传染源、

阻断传播途径,

共同为通幼娃们营造温馨、

健康、安全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