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爱幼儿,从“心”开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纠正幼儿期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自身幸福感。温江区通平幼儿园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小常识,快学起来吧!

一、不合群

(一)表现行为

1.宝宝表现为很怕生

2.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儿,就闹得不欢而散

(二)引导方法

作为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让孩子广交朋友。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

二、倔强

(一)表现行为

1.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

2.毫无道理的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

3.拒绝大人的合理要求,偏做大人禁止做的事

(二)引导方法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 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多发。

三、缠人

(一)具体表现与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

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

2.是一种心理依赖

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依赖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

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

四、自卑

(一)表现行为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3.拒绝交朋结友,不敢与人交流

(二)引导方法

1.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家长的比较范围之内。家长以为,这样的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

3.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五、攻击性行为

(一)具体表现

1.身体侵犯,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

2.言语攻击,如通过讥笑、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侮。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


(二)引导方法:

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侵犯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懂得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则。

在幼儿期,

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从小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请家长朋友们和教师一起守护童心,

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