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每到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一种“特殊的感冒”,就瞄准了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娃——支原体肺炎!秋天,温差较大,忽冷忽热。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弱,易患风寒和各种传染性疾病。不妨带孩子一起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帮助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请家长做好家园配合工作,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中,“肺炎”二字只是名字的一部分,就好像肺炎链球菌也不只引起肺炎一样。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小孩子总体较轻。
主要症状是咳嗽,近半数孩子会出现发热——这也是支原体肺炎的狡猾之处:酷似感冒,容易让人掉以轻心。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一直咳嗽、发热,早期的治疗和对症护理效果不理想,就要提高警惕了!尤其是当孩子:咳嗽剧烈影响正常生活;频繁中高热(体温≥38.5),口服退热药效果不佳或4—6小时即出现反复;出现≥39℃以上高烧;伴有喘气急、缺氧等表现。这些时候,要警惕重症支原体肺炎,赶紧就医!
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长, 约1-3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如消化系统、心肌、肝脏和其他并发症是其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支原体肺炎虽然隐蔽,但是在专业人士眼中还是有迹可循。根据宝宝的症状、血常规和CRP的波动,可以在合适的时期拍胸片确诊!影像学能清晰看出炎症的发生,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避免发展成坏死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重症哦!
预防支原体肺炎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第二适宜为幼儿增减衣服。秋季早晚温差大,应视天气变化适当为幼儿增减衣物。
第三注意饮食卫生。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应预防食物中毒,防止病从口入。
第四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第五多喝水。多喝水不但防止孩子脱水,还可以冲洗稀释分泌物。同时,喝水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在各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需要家园相互配合,共同携手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共同为幼儿筑起一道健康安全的防线,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与照料。幼儿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做好幼儿健康工作,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