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种子奇遇记

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中有一条:“大社会、大自然皆是活教材”。《指南》中也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一班在推进主题《多彩的秋天的》中,教师开展了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孩子们通过聆听故事,对种子产生了兴趣。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吃水果的时候也会讨论当日水果的种子。

经过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问题,绘制了生成课程的网络图,开启了种子的探究活动。

孩子们通过亲子活动收集“我知道的种子”,知道了植物种子的形态都不相同,在晨间谈话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乐意地分享着。

植物都有种子吗?他们都藏在哪里呢?伴随着孩子疑问,教师开展了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前期孩子们也通过询问父母、查阅书本、网络了解调查种子藏在哪里,活动后帆帆提出疑问,香蕉的种子在哪里呢?我们吃水果的时候,都没有看见,这一问题,突然引起了班级上的轩然大波,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利用晨谈活动的时候分享香蕉的种子到底在哪里。

分析:在活动开始时,家长能积极配合工作,带孩子找寻各种种子,并利用绘本、网络等多种资源,带孩子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基本上植物都有种子,且它们是千姿百态的,生长的部位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特殊的水果是没有种子的,比如无籽葡萄、香蕉等等。

《指南》中指出,我们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结合孩子的兴趣,当遇到香蕉的种子在哪里时,发动家长的资源,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与探究欲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孩子们了解到香蕉是可以不需要种子来传播的,是大树结出香蕉后,又发出了新苗,新苗又继续长大结香蕉的。但其他的种子也是这样的吗?种子还可以靠什么方式来传播呢,我们一起开展了科学活动《种子旅行记》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常见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风传播、水传播、依靠动物人类传播、自然传播。除了这四种传播方式,你还知道其他的传播种子方式?快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下吧。

孩子们通过语言活动《小种子》,了解到了许多小种子乘风离开果荚,到落地生根、开花的旅程。在成长过程中,有的种子被太阳烧着,有的落在冰山、大海、沙漠里,有的被人类踩踏、摘取,而那粒最小的种子一刻不停地努力着,最终开出了一朵巨型花,感受小种子为了长成巨型花而一刻不停地努力的精神。

分析:一花一草异世界!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体验和收获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一言一行皆课程,香蕉从哪里来?”老师抓住这么一个小小问题,引发孩子的深入思考,在探讨、调查、学习中,孩子们了解原来种子的传播还有无限的奥秘。

孩子们讨论着说:“种子需要水才能长大的。”那种子长大到底需要什么呢?通过语言活动《种子嘟嘟的梦想》,让幼儿看绘本,听故事,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并初步了解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水、养料、泥土。

探寻之旅结束后,小朋友们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和探讨。比如:种子的外面裹着的是什么?种子怎么生长的?针对幼儿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科普小课堂,为幼儿讲解了种子的生长。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这个话题突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是肚子里就直接冒出芽了,有的说中间有个缝隙喝足了水就冒芽,基于孩子们的兴趣进行了科学活动《有趣的种子》,让孩子们初步知道种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及种子发芽的秘密。了解种子由发芽到生长的过程。孩子们也在种植区尝试水培花生苗,观察种子的胚芽生长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喜欢去探索,喜欢种植活动。

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和食用,还有什么作用呢?创意满满的小朋友们打算利用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粘贴作画,小小的种子,不仅可以种出粮食,还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呢!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种子粘贴画》,快来欣赏一下吧。

各式各样的种子还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呢,其中《运种子》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探索运种子的多种方法,学习两人合作游戏,并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劳动的快乐。瞧,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给小种子一点“太阳”,它会变得不一样,给小种子一点“泥土”,它会变得不一样,孩子们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小种子》,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成人眼中或许毫不起眼,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却有别样的趣味。从认识一颗种子开始,孩子们一直处于主动状态,他们自发地去探究,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植物生长的认知经验,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中一班与种子的故事到这里看似结束,但是我们更加期待种子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边,开启另一段课程之旅。